姜丝排叉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基本信息名称由来:从其名就可知,原料中有鲜姜,食用时有明显鲜姜味,故而得名。又称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
历史渊源: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满族人设席宴客,习惯以茶及茶食为先,回族人不饮酒,多以茶代酒,茶菜必不可少。
制作特点原料选择:面粉一般选用中筋面粉,能使排叉口感既筋道又松软;鲜姜要选择新鲜、辛辣味足的,以保证姜味浓郁;饴糖则要质地浓稠、甜度适中的,使排叉过蜜后色泽光亮、甜而不腻。

姜丝排叉
制作工艺和面:将鲜姜去皮剁成细蓉,面粉加入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也可不用明矾),再加入适量凉水,揉成面团。面团需反复揉搓,直至表面光滑,富有韧性。
擀面与切条:把面团擀成薄片,尽量擀得薄而均匀,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防粘,将薄片叠起合成长条,用刀切成宽约 2 厘米、长约 5 厘米的排叉条。
翻折成型:将两小片排叉条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排叉形状。武夷山特产网 www.chinawys.com
油炸: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烧至五成热左右,放入排叉生坯,用小火慢炸,炸至排叉呈淡黄色捞出控油。
过蜜:另起锅,放入适量水与姜丝一起煮,把姜味煮出来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待白糖化开后再放入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至小火上,将炸好的排叉放入姜汁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使其均匀裹上一层糖液。
口味特点: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具有酥、甜、香、脆的特点,食用时有浓郁的姜味,甜而不腻,口感独特。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粉、苏打和盐,也用油炸,不过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点,常被爱喝酒的人当作下酒菜。
营养价值:生姜含有姜辣素、姜黄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驱寒暖胃、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面粉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能提供能量,维持身体正常运转;饴糖则有润肺止咳、滋养脾胃等作用。武夷山特产网 www.chinawys.com
文化意义饮食文化象征:姜丝排叉作为北京传统小吃和茶菜品种,体现了满族、回族等民族的饮食文化特色,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社交与节日食品:过去,它常作为过年送礼的蒲包食品,也是小孩喜爱的玩物。在传统节日和家庭聚会中,姜丝排叉是常见的美食,亲朋好友围坐一起品尝,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武夷山特产网 www.chinawys.com 合作请与 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