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树菇是生长在福建武夷山地区的一种优质食用菌,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生长环境
气候适宜:武夷山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 10-20℃,但大部分在 18℃以上,1 月份的平均气温在 4℃以上,南部可达 10℃,年降水量大部在 1500 毫米以上,温暖湿润的气候、充沛的降水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茶树菇的生长和营养积累。
植被丰富:武夷山森林覆盖率高,有大量的阔叶树,如油茶树、杨树、柳树等,这些树木的枯干、树桩为茶树菇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基质。
形态特征
菌盖:直径通常在 5-10 厘米,表面平滑,初为半球形,呈暗红褐色,后渐变为扁平状,有浅皱纹,颜色也变为淡褐色或土黄色。
菌褶:菌盖下方的菌褶密集且排列整齐,颜色多为淡黄色,随着生长成熟颜色会有所加深。
菌柄:菌柄较为细长,一般长 3-10 厘米,直径 0.3-1 厘米,质地脆嫩,基部有时会稍膨大,颜色与菌盖相似或略浅,表面光滑。

武夷山茶树菇
营养价值
蛋白质:茶树菇富含蛋白质,每 100 克干菇中含蛋白质约 14.2 克,且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丰富,包含了人体不能自行合成或转化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 8 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生物利用率高。
矿物质:含有钾、钠、钙、铁等多种矿物质,其中钾含量较高,每 100 克干菇中含钾 4713.9 毫克,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心跳和血压,还能促进肌肉收缩和神经传导。
其他: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总糖等营养成分,以及一系列的挥发性 8 碳化合物,如 1 – 辛醇、3 – 辛醇、3 – 辛酮等,使其具有独特的香味。
药用功效
增强免疫力:茶树菇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抗肿瘤:研究表明,茶树菇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达 80%-90%,其含有的一些成分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降血脂、降血压:茶树菇中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同时,一些活性成分还可能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功效。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武夷山市栽培茶树菇,一般选择在冬季或秋末冬初进行,10-11 月制袋接种,翌年 4-10 月出菇,这样经冬季和早春季发菌,菌丝可长满全袋,待春季气温回升适宜出菇时,进行催蕾出菇管理,出菇期长,基本上当季可出完菇。
制袋:原料选择上,以麸皮、玉米粉、棉籽壳、细木屑等为主,其中棉籽壳比木屑效果好,产量高,木屑需经晒后贮存备用。培养料的湿度要控制得当,一般含水量在 60%-65% 左右。
出菇管理:出菇阶段,水分管理以轻喷勤喷 “空气水” 为原则,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90%-95%,同时要协调好保湿与通风的关系。茶树菇具有趋光性,且 CO₂可促进菌柄伸长,要注意袋内空气和散射光的调节,以提高茶树菇的商品价值。
食用方法
鲜炒:将武夷山茶树菇洗净后切成适当的小段,与肉类、蔬菜等一起炒制,如茶树菇炒五花肉、茶树菇炒青菜等,烹饪过程中茶树菇会释放出独特的香味,使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煲汤:与鸡、鸭、排骨等食材一起煲汤,如茶树菇排骨汤,茶树菇的鲜美味道能够融入汤中,使汤更加浓郁鲜美,营养也更加丰富。
凉拌:把茶树菇焯水后过凉水,加入葱姜蒜、辣椒、酱油、醋、香油等调料拌匀,制成凉拌茶树菇,口感清爽,是一道美味的开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