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棹歌》是南宋朱熹携友人同游九曲溪时所作的一首七排诗,也是最早概括描绘武夷九曲溪风貌的长卷佳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九曲棹歌 作品原文
小引: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㲯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创作背景:淳熙甲辰仲春,朱熹在武夷精舍闲居,与友人同游九曲溪时创作了这首诗。

九曲棹歌

九曲棹歌
作品赏析:这首诗以竹筏漂流的视角,逐曲描绘了九曲溪的风光,不仅精准地描绘了各曲的核心景观,如一曲的溪边钓船、幔亭峰,二曲的玉女峰等,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传说与文化遗迹,如虹桥、架壑船等传说。同时,诗中也暗藏着朱熹对 “天人合一” 的追求以及其理学思想,如 “欸乃声中万古心” 等句体现了他的哲思情怀。此外,《九曲棹歌》写景写情,一扫宋诗中 “爱讲道理,发议论” 的缺陷,用了许多抒情的诗歌语言,至今仍然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