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枕头饼是漳州平和县著名的茶料甜点,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历史渊源起源传说:传说明代嘉靖年间,小溪西城的太常李文察告老还乡,其夫人张氏得病,游方和尚用形似四方长枕的药饼治好了夫人的病。后嘉靖皇帝得知,钦命李文察将枕头饼作为贡品献上,李文察便将药饼改制成茶点,经精工制作后,枕头饼成为了深受欢迎的点心。
发展历程:枕头饼始出于小溪镇西山李氏宗族,已有 400 多年的精作历史。自成为贡品后,枕头饼的制法流入民间,逐渐成为平和县的特色传统糕点,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制作特点原料选择:选用精面粉、优质猪油、白冬瓜条、精白糖、山柑、炸油葱等原料。其中,山柑是一种闽南叫金枣的橘子,也叫香柑,是枕头饼不可或缺的配料,它使枕头饼具有回甘味道,风味更加独特。
制作工艺:经选料、制馅、印形、烘烤、包装五道工序。制饼时,将面粉加生猪油千揉百捶,用平底箭鼎工具,文火烘烤,四面小火慢工而不烧焦。馅料加入冬瓜糖条、糖制山柑、炸油葱等原料,制作过程十分考究。
外形包装:枕头饼呈长条状,长约一寸八分,大小与小指头相近,形似枕头,小巧玲珑又棱角分明。旧时每小包八条饼,分为两层,中间以蒸过的竹叶为隔层,竹叶能保鲜、防潮、隔油,其淡淡清香还能渗入饼中,为枕头饼增添独特风味。
口感风味:入口绵软,饼皮酥脆不留渣,香酥软糯,无须咀嚼,舌头轻舔,在嘴里一下就化了。馅料溢出,有一股不甜不腻的山柑清香,搭配冬瓜糖的爽脆清甜、炸油葱的焦香,味道浓郁,回甘无穷。
文化意义:平和枕头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平和县的文化象征之一。它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是人们品茶聊天、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佳品,体现了平和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在各种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枕头饼也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增进情谊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