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武夷山特产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网址:www.chinawys.com

武夷山根雕 根雕艺术的重要代表

武夷山根雕是福建根雕艺术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以下是相关介绍:

历史渊源

根雕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现存最早的根艺作品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在武夷山发现存于船棺中的龟型木雕盘,证明了根雕艺术在当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福建素有 “根艺之乡” 的美誉,“全国根艺看福建、福建根艺看武夷”,改革开放以来,武夷山根雕艺术空前繁荣。

根雕

根雕

艺术特色

巧借天然:武夷山根雕注重保留树根的天然形态和纹理,以独特的眼光发现树根潜在的美感,通过巧妙构思,将自然之美与人工雕琢相结合,使作品达到 “天人合一” 的境界。如 “孔雀开屏” 巨型根雕,巧妙地利用了千余年荔枝树树根的自然造型,外形如同开屏孔雀,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题材丰富: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多个方面。有以 “福禄寿” 为题材的作品,也有展现名著场景的,如王土培的根雕作品 “大观园”,全长 7 米多,高 2.9 米,重 5 吨,采用一整棵香樟用时一年雕刻而成,根雕中有 80 多个人物、20 多幢房子,每个人物表情、动作栩栩如生。

工艺精湛:创作者运用多种雕刻技法,如圆雕、浮雕、透雕等,对树根进行精心雕琢。在雕刻过程中,走刀伶俐,手法精巧,注重细节处理,使作品的线条流畅自然,质感逼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作品的主题和神韵。

根雕

根雕

制作工艺

采集根材:根雕贵在自然,多选取恶劣环境中、悬崖峭壁石缝中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或是老百姓堆积已久的废柴堆里造型奇特的根材。年愈久、质愈坚、造型愈奇崛遒劲的根材,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去皮清污:为彰显根材的自然纹理、色泽和质感,提高观赏价值,需要进行去皮处理。去皮方法有鲜剥法和浸泡法,鲜剥法是将树根用水洗净后露天放置 2-3 天,让根部水分蒸发一些,然后用刀从断口处撬起剥除树皮;浸泡法适用于干枯根料,将根料浸入水中数天,直至可剥除为止。

构思造型:根据生活经验,对选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借其形态、纹理、曲线等天然姿态,进行虚实结合的大胆设想,以多种题材和内容寻找材料本身的可用价值,逐步确定创作的整体形象。

雕刻成型:构思好后,动手加工,裁截掉多余的根须,以抽象、夸张、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形象,走刀要伶俐,手法要精巧,一切以不留痕迹、自然美为主。

打磨:用砂布打磨时用力要均匀,避免破坏原有的色泽和纹理,以模仿根自然形态的磨制方法为主,少量、局部的雕琢为辅,使雕磨过的部分和根的形态尽量融为一体,不露雕琢的痕迹。

上色:根艺作品为使其多姿多彩,一般比较注重上色。常见的方法有补色法、仿古上色法和保持根木自然色。补色法是将颜色深浅不统一的根艺作品,仿根木本身色泽调制上色,使其自然、完整协调;仿古上色法是以茶褐色为基调,运用色调的深浅明暗变化,构成古朴色调,达到仿古效果;有些根木纹理精致,色泽好看,只需清漆保持自然色即可。

代表人物与作品

周水松:武夷山年轻的根雕艺术家,他的作品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使根雕艺术更具时代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王土培:在武夷山市建立了 “根雕王国”,其根雕城位于武夷山市度假区红袍街路口。他的作品种类丰富,有花鸟、佛像、手链等工艺品和 “私人定制” 家具,还创作了如 “大观园” 这样的大型根雕作品,令人赞叹。

张微:根雕艺术家,其根雕艺术作品造型灵动,一些基材选自武夷茶山上的树根,善于发现树根的灵气,通过根雕这种艺术形式,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几分雕琢相结合,表达出独特的生命力。

价值与影响

艺术价值:武夷山根雕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中国根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价值:作为武夷山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根雕作品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审美观念,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经济价值:武夷山根雕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促进了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许多根雕作品还远销国内外,提升了武夷山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赞(0) 打赏
版权所有禁止转截!武夷山特产 » 武夷山根雕

武夷山特产 更天然 更实惠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