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武夷山特产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网址:www.chinawys.com

武夷山城村古汉城遗址 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遗址

武夷山城村古汉城遗址是中国南方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遗址,以下将从其历史渊源、建筑布局、出土文物、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基本概况地理位置:城村汉城遗址位于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距市区约 35 千米,地处连绵起伏的丘陵地上,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

发现与发掘历程:1958 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1959 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首次发掘,1980 年福建省博物馆对城址进行全面钻探和发掘,此后的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进行。

城村古汉城遗址

遗址规模:整个遗址为内城外廓、廓外有郊的分布遗存,占地面积 14.6 平方公里,其中王城(内城、宫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占地面积 48 万平方米。

历史渊源始建与兴衰:公元前 202 年,刘邦复立无诸为闽越国王,城村汉城开始营建。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派遣大军摧毁了城村古城及其宫殿,城村汉城遗址及其宫殿于同年被摧毁。

历史记载纠正:明代《嘉靖建阳县志》记载闽王城是王审知所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也持相同观点,但从城址中出土的器物断代来看,城村遗址的遗物明显属于汉代,和五代王审知无关,纠正了历史文献记载的谬误。

建筑布局城墙与城门:城墙为夯土建筑,周长为 2896 米,宽约 6 至 8 米,残高 4 米到 8 米,大部分建在起伏的山丘上,依山脊修建,就地取土夯筑而成。墙外少数地段地形陡削,大部分有护城壕。城门有 4 个,分别位于东城墙南段、南墙中段、西墙南段、东墙北段,此外还有 3 处水门。

宫殿建筑高胡南坪宫殿:位于城内中部高胡坪,是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遗址,面积达 2 万平方米,由前庭、中宫、后院三部分组成。前庭平面呈长方形,四周环绕花纹砖铺砌的人行走道;中宫有主殿和两侧殿,主殿位于两侧殿之中,墙壁面用草拌泥抹平再抹白灰,部分残留彩绘,地面采用石础和横木架铺木地板;后院地势较低,主要建筑有廊庑和连结主侧殿的台阶、道路以及水井等设施。

胡北坪宫殿:与高胡南坪宫殿共同构成城内重要的宫殿建筑群,虽规模不及高胡南坪宫殿,但也具有较高的建筑规格和独特的布局设计。

其他建筑遗迹:城内还有下寺岗和马道岗等大型建筑群基址、5 处冶铁作坊遗址、15 处居住区,以及烽火台、排水系统、古道路等多处遗迹。东城门外左、右两侧的 “南岗” 和 “北岗”,其中北岗经发掘证明是庙、坛基址。

出土文物陶器:种类繁多,有釜、罐、瓮、瓿、匏壶、敛口钵、提桶等越式陶器,也有三足鼎、三足盘、盂、盆等汉式陶器。建筑用陶中的板瓦、筒瓦、陶水管、花纹铺地砖也大量出土,瓦片和陶器上还有拍印和戳印的汉字。

青铜器:有镜、铎、盖弓帽、鼎、镞、弩机等,均为西汉前期习见之物。

铁器:主要是生产工具和兵器,如锸、锄、镢、镰、犁铧、五齿耙、斧、凿、锤、削、锯,以及剑、刀、矛、镞、钺、匕首、甲片等,大部分也是中原战国至秦汉流行的器物,此外还发现了一些用特殊冶炼方法炼制的钢质铁器。

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城村汉城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南方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城址,为研究西汉时期闽越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填补了汉代闽越建筑史的空白。

科学价值:从城墙和宫殿基址的营筑技术,到排水系统、冶铁作坊等设施的布局和构造,都反映了当时较高的建筑水平和工艺技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冶金史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艺术价值:宫殿内的红、黑色云纹彩绘,以及陶器、砖瓦上的各种花纹图案,展示了当时闽越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赞(1)
版权所有禁止转截!武夷山特产 » 武夷山城村古汉城遗址

武夷山特产 更天然 更实惠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