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鸭是北京的特色名菜,也是京菜中的经典,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历史渊源起源发展:烤鸭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建康(南京),当时《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北宋时期,烤鸭又称炙鸭、烧鸭,已是汴京酒楼、市肆中的名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南京烤鸭也随之来到北京。清代时,民间烤鸭店逐渐增多,北京烤鸭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
知名老店诞生:清道光六年(1826 年),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内开设了六合坊烤鸭店,是前门烤鸭店的第一家。当时名气最大的烤鸭店是米市胡同的 “便宜坊”。清咸丰五年(1855 年),鲜鱼口也开设了一家 “便宜坊”。1864 年,杨全仁在前门外肉市街开设 “全聚德” 挂炉烤鸭店。
制作工艺鸭坯选择:选用全身白色羽毛的北京填鸭,这种鸭子生长周期短,肉质鲜嫩,皮下脂肪厚,每只净重略高于南京散养的大鸭。
制坯流程:制坯需要经过宰杀、烫毛、煺毛、吹气、开生、掏膛、支撑、洗膛、挂钩、晾皮、烫皮、打糖、再晾皮等一系列流程,使鸭坯表面光滑,便于上色和烤制。
烤制方法挂炉烤鸭:以全聚德为代表,没有炉门,使用果木(多为枣木或者梨木)为燃料,这种燃料耐烧、无烟,燃烧后有一种清香。挂炉烧制时炉膛是开放的,鸭子入炉后,要用挑杆有规律地调换鸭子的位置,以使鸭子受热均匀,周身都能烤到,烤出的鸭子皮脆肉嫩。
焖炉烤鸭:以便宜坊为代表,有炉门,使用秫秸为燃料。烤制时先将秫秸等燃料入炉燃烧,待烤炉内壁烧热到一定温度后灭火,然后将鸭子放入烤炉内,关闭炉门,凭借炉壁的热力将鸭子烘烤而熟。整个过程鸭子并不见明火,中间不打开炉门,不转动鸭身,一次放入一次出炉,烤出的鸭子外焦里嫩,肉层丰满,一咬一流油,肥而不腻。
风味特点外观色泽:烤鸭外形美观,色泽红润,油亮枣红的外皮犹如绸缎般光滑,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
口感丰富:鸭皮酥脆香嫩,入口即化,皮下脂肪融化,肥而不腻;鸭肉鲜嫩多汁,瘦而不柴,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皮脆肉嫩的美妙口感。
食用方式传统吃法:顾客用筷子夹起片好的鸭肉片,蘸上少许甜面酱,配上葱丝或黄瓜条,卷在荷叶饼中食用,咸、甜、鲜的味道相互交融,口感丰富。
创新吃法:除了传统的吃法外,一些餐厅还推出了创新的吃法,如将鸭肉夹在空心芝麻烧饼中食用,或者搭配蒜泥、蓝莓酱等不同的酱料,为食客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
文化价值饮食文化象征:北京烤鸭是北京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北京人民对美食的追求和独特的烹饪智慧,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交文化名片:北京烤鸭常常作为中国的特色美食,用于招待国内外贵宾,是中国外交场合中的重要文化名片,展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2008 年,北京烤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