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san子
馓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食品,以下是关于馓子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别称:寒具、食馓、粔籹、裔环、环饼、捻头等。
主要原料: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此外还需食用油、食用盐、水等。
历史渊源
起源:馓子起源于 20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相传是为纪念介子推而作,在寒食节不生火时成为主要充饥食物。
发展:历经秦汉、南北朝、隋唐、明清等时期,制作原料由稻米粉演变成面粉,从中国局部地区传播到大部分地区。南北朝时被列为珍贵食品,隋唐时成为长安酒席盛宴上的名贵细点,宋代时成为市肆常见食品,还出现在宫廷宴会中,清朝时已在各地广泛风靡。

馓子
制作工艺
和面:将面粉按比例加入清油、花椒水、食盐等,反复搋揉并摔打面团,增加其韧性。
醒面:把揉好的面团叠成多层后静置醒发,让面团充分吸收油脂,变得更加柔软有韧性,此过程俗称 “用油养面”。
搓条:待面团醒透后切成小块,分别揉成面团备用,再将面团压成圆饼,从中捅一个洞,用双手掌将其搓成筷子粗细的圆长条。
油炸:将油烧至八成热,把搓好的长条放入锅中油炸,炸至金黄色时捞出。
口味特点:馓子色泽黄亮,条匀细,中含芝麻,入口浓香酥脆,入口即碎,咸淡适中,香甜可口,泡过牛奶或豆浆后入口即化。
地域特色
淮安茶馓:江苏传统名点,色泽金黄,形如梳子或菊花,味道香脆可口。既可干吃,作为佐酒名点;也可用开水冲泡后食用,柔韧香软,易消化,深受淮安的产妇和体弱多病者喜爱。
回族馓子:流行于宁夏各地,在配料和制作方法上与汉族馓子有所区别,是回族等少数民族在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等节日时招待客人的主要食品。
新疆盘馓:以花椒水和面,层叠如塔,造型独特,口感酥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
云南傣族馓子:用糯米粉炸制,撒上芝麻,是泼水节的特色美食,带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域风味。
营养价值与功效
补充营养: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各类氨基酸,能为人体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
健脾开胃:适量食用有助于缓解口干、口渴,改善食欲,促进消化。
润肠通便: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或预防便秘。
补充能量: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能量,能为人体补充能量。
武夷山特产网 www.chinawys.com 合作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