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武夷山特产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网址:www.chinawys.com

武夷山有哪些蕨类植物 金毛蕨

武夷山因其独特的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复杂地形和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成为蕨类植物的多样性热点。根据研究,该地区蕨类植物达40科、92属、295种及9变种2变型,其中包括多种特有种和珍稀类群。以下是主要类别的概述:

金毛蕨

金毛蕨

一、武夷山特有蕨类植物
以下物种的模式标本均采自武夷山,具有显著的地域独特性:
1. 武夷山卷柏(Selaginella wuyishanensis)
特征:叶片边缘具长“睫毛”,孢子叶卵形,为新发现的卷柏属物种(2021年)。
价值:兼具科研与潜在药用价值,发表于《PhytoKeys》期刊。

2. 武夷山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wuyishanensis)
特征:植株高42厘米,三回羽状深裂叶,羽轴被柔毛;生长于海拔1000米岩隙阴处。
分布:福建(武夷山、星村)及浙江遂昌。

3. 武夷山鳞毛蕨(Dryopteris wuyishanica)
特征:高约1米,一回羽状叶,孢子囊群在羽轴两侧排成不整齐双行。
生境:林下阴湿环境,为中国特有种。

4. 秦氏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chingii)
特征:叶下密生红色腺体及针状毛,分布于海拔300–500米山谷湿地。
模式标本:采自武夷山黄竹凹。

5. 阔片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pauciloba)
特征:裂片长方形且顶端具棱角,为武夷山特有种,仅见于海拔800米沟边林下。

下表总结了武夷山特有蕨类植物的关键特征:

物种名称 关键特征 分布与生境 发现年份
武夷山卷柏 叶片边缘有长“睫毛”,孢子叶卵形 武夷山国家公园莲花峰附近 2021年
武夷山凸轴蕨 三回羽状深裂叶,羽轴被柔毛 海拔1000米山地灌丛、岩隙阴处 1981年
武夷山鳞毛蕨 一回羽状叶,孢子囊群排成不整齐双行 林下阴湿环境 未知
秦氏金星蕨 叶下密生红色腺体及针状毛 海拔300-500米山谷湿地 未知
阔片金星蕨 裂片长方形,顶端具棱角 海拔800米沟边林下(武夷山特有) 未知

二、其他重要蕨类科属
武夷山的优势科属反映了亚热带蕨类区系特点:
1. 优势科:
鳞毛蕨科(如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金星蕨科(凸轴蕨属、金星蕨属)、水龙骨科(瓦韦属)为最主要类群。
卷柏科、凤尾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亦为常见大科。

2. 代表物种举例:
珍稀种:部分蹄盖蕨属(Athyrium)、铁角蕨属(Asplenium)物种,多生于高海拔针阔混交林下。
广布种: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在低海拔岩隙或灌丛中常见。

三、生态价值与研究意义
1. 生物多样性:
含92种中国特有蕨类,占总数近1/3,凸显生态孤岛价值。
垂直梯度分布明显(300–2158米),从沟谷常绿林到山顶草甸均有适应不同生境的蕨类。

2. 科研地位:
模式标本产地:至少5种以“武夷山”命名的新种在此发现(如上述特有种)。
与周边山地(如九华山、黄山)相比,物种丰富度更高,是东亚蕨类分化研究的关键区域。

四、总结
武夷山蕨类植物以鳞毛蕨科、金星蕨科为主导,包含5种以上特有种及近300种多样类群,其生态价值与特有性在亚热带地区罕有匹敌。对该区域的持续研究,不仅助力蕨类进化生物学探索,也为全球同纬度生态系统保护提供范本。如需完整名录,可进一步查阅《福建植物志》或武夷山保护区科考报告。

赞(0) 打赏
版权所有禁止转截!武夷山特产 » 武夷山有哪些蕨类植物

武夷山特产 更天然 更实惠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