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岩耳的简单介绍:
基本信息
学名:Umbilicaria esculenta (Miyoshi) Minks.,又名石菇、岩菇、石壁花等。
类别:属于地衣植物门石耳科植物。
得名由来: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

岩耳

岩耳
形态特征
形状:形状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体呈叶状,一般为不规则圆形。
颜色:表面颜色呈黑色,有细刺,背部长着一层青苔似的淡绿膜或呈灰色、黄褐色。
大小:生长缓慢,三年才能长一个疤痕般大小,5年长到铜钱般大,30年才长到巴掌大。
生长环境与分布
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悬崖峭壁的阴湿石缝中,喜欢朝北朝南、岩壁湿润、属砂质岩的地方。
分布范围: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地区,如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
营养价值
蛋白质与氨基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微量元素:富含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矿物质,促进骨骼发育,预防骨质疏松以及贫血等。
维生素:包含维生素A、B、C等,对维持皮肤、视力、免疫系统等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成分:还含有石茸酸、红粉苔酸、苔色酸甲脂及多糖等物质,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药用价值
传统医学观点:《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有“明目、益精,久食益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饥,大小便少”的作用。在传统医学中,岩耳性味甘平,具有清肺热、养胃阴、滋肾水、益气活血、补脑强心的功效,对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有热、便秘下血、头晕耳鸣、月经不调、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有良好的食疗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近代研究发现岩耳有明显抗癌作用,其热水浸出物经乙醇沉淀,再用冷冻溶解法精制所得的活性物质,有显著抗癌活性,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食用方法
泡发:食用前,需先将干岩耳放在3070℃的温水中浸泡七八个小时,待岩耳舒展以后,再用淘米水或碱水轻轻揉搓,用刷子轻刷石耳表面,将沙与灰尘洗净,再滤干备用。
烹饪:常见的做法有岩耳炖鸡汤、岩耳炖排骨、岩耳炖猪蹄等,一般是在肉类基本炖熟后再放入岩耳,以保持其口感和营养。还可以与其他食材一起炒制、凉拌或做羹等。

岩耳

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