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粿是武夷山洋庄的地方特色小吃。

灯盏粿
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名称由来
灯盏粿因其外形呈灯盏状而得名,历史上没有煤油使用菜油点灯照明时,用于装盛菜油的中间低四周略高的圆形铸铁 “灯盏”,铅山先人从其外形上得到启发,发明了这种形似 “灯盏”,四周高中间低装满馅料蒸制的美味食品。
制作方法
粿皮制作:先将大米放入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左右,再用石磨磨成米浆,若要制作绿色粿胚,可加入青蓬草一起磨。把磨好的粿浆倒入烧热并放油的大汤锅中,不停翻动,同时不时往锅底加油,防止糊锅,熬成粿胚。将粿胚取出放在砧板上,取一小块,手不停蘸油,捏成灯盏形状,要求边缘略厚、光滑均匀。
馅料制作:根据个人口味,准备五花肉、萝卜丝、香菇、墨鱼、小虾米、地瓜等食材,切成丁或丝,放入油锅里翻炒至八九分熟,取出备用。
蒸制出锅:把炒好的馅料装入粿胚,放入蒸笼蒸熟,蒸好后可在馅上淋一层薄薄的熟猪油,还可根据喜好撒上香菜、葱花等。

灯盏粿
文化意义
灯盏粿发端于明朝嘉靖年间,最初寄托了人们 “消灾祈福” 的厚望,后来每到清明、端午、立夏、冬至等传统节日,当地家家户户都要做灯盏粿,用以祭祀先人,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2023 年 11 月 10 日,铅山灯盏粿制作技艺被列入上饶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