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肉是福建省福州市等地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属闽菜系,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起源传说:一种说法是,清朝末年,御厨王宝山以专攻糖醋口味菜肴闻名,发明了荔枝肉,后被慈禧封了 “抓炒王” 称号,其做法在清朝内务府留存的 “宫廷膳底档” 中有记载。另一种说法是,闽王王审知的女儿 “柔靖夫人” 爱吃荔枝,其子孙为了让她在其他季节也能吃到类似口味的食物,便研制出了 “荔枝肉”。还有传说称,莆田黄石才女江采苹被选入宫成为梅妃,后遭杨贵妃陷害被贬,她日夜思念故乡,侍女用猪肉做了状如荔枝的菜肴送来,梅妃见了很开心,这道菜后来演变成了莆田的特色美食。
历史记载:北宋时期的《清异录》中记载了用红曲煮肉的方法,元代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有类似荔枝肉的 “氽肉羹”,明代小说《金瓶梅》中有蒜烧荔枝肉的菜肴,直至清代的《随园食单》和《调鼎集》中才明确定名为荔枝肉,并详细记载了制作方法。

荔枝肉
制作工艺
食材选择:通常选用猪里脊肉或梅花肉,也有部分做法会使用五花肉。这些部位的肉质鲜嫩多汁,口感较好。配菜常选用荸荠、土豆等,还会用到红曲、番茄酱、香醋、白糖、酱油、麻油、湿淀粉等调料。
烹饪方法:先将精瘦肉切成小块,再剞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用红曲水、盐、料酒等腌制入味,然后裹上面粉、淀粉等炸至金黄酥脆,使其卷缩成荔枝形。最后,另起锅热油,加入蒜末、葱段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酱汁(以番茄酱、白糖、香醋、酱油等调制而成)煮沸,再倒入炸好的肉和配菜翻炒均匀,使酱汁均匀地包裹在肉和配菜上。
风味特点
外观:色泽红润鲜艳,形状卷曲如荔枝,仿佛是一颗颗诱人的荔枝摆在盘中,让人眼前一亮。
口感:入口酥香细嫩,外皮酥脆如薄纸,内里肉质鲜嫩多汁,荸荠丁或土豆丁的脆爽与酱汁的绵密在舌尖碰撞,口感层次丰富。
味道:口味酸甜爽口,酸香中透出果香,既中和了猪肉的油腻,又让每一口都酸甜咸鲜四味交融,肉香浓郁,令人回味无穷。
文化意义
地域文化象征:荔枝肉是福建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传统,承载着福建人的乡愁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福建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饮食文化传承:作为闽菜中的经典菜肴,荔枝肉在福建地区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它不仅是家庭聚餐、宴请宾客时的常见菜品,也是福建各地美食节、博览会等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对于传承和弘扬闽菜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