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的详细介绍:
基本概况
起源与产地:正山小种起源于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距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正山” 指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小种” 表示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
名字由来:起初当地人因其外形乌黑油润称为乌茶。后来红茶需求量扩大,周边出现仿制茶,为区别正宗与仿制,只有产自桐木村的红茶才叫 “正山小种”,其他的被称为 “外山小种” 等。2010 年,正山小种通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界定了官方的 “正山” 范围。
生长环境
气候:产区四面群山环抱,山高谷深,年降水量达 2300 毫米以上,相对湿度 80%-85%,雾日多达 100 天以上,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 18℃,日照较短,霜期较长。
土壤: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当地有培客土的习惯,加深土层,有利于茶树生长,使得茶蓬繁茂,叶质肥厚嫩软。
品质特性
外形:条索肥实,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干闻具有特殊的松脂香和桂圆干香。
内质:具有特殊的高山韵和桂圆干味,冲水后汤色艳红,经久耐泡,四五泡后各种特征仍然明显。茶水滋味醇厚,入口弥漫桂圆干香并加有蜜香,气味芬芳持久,以醇馥的松烟香和桂圆干味、蜜枣味为主要品质特色,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
分类:根据制作工艺中是否用松针或松柴熏制,可分为烟正山小种和无烟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有明显的松烟香,无烟正山小种则无。
制作工艺
萎凋:将鲜叶均匀摊放,使其散失部分水分,变软变萎,便于后续加工,萎凋方式有日光萎凋和室内加温萎凋。
揉捻:通过揉捻使茶叶细胞破碎,茶汁溢出,形成茶叶的条形,同时促进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发酵:是正山小种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烟熏干燥:传统的正山小种采用松针或松柴熏制干燥,让茶叶吸收松烟香,形成独特的风味,同时使茶叶达到足干,便于保存。
文化价值
贸易传播:1610 年武夷正山小种红茶由荷兰人输往欧洲,1640 年首次进入英国,1662 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去正山小种红茶作为嫁妆,从此正山小种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推动了红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历史意义:正山小种的出现,不仅开启了世界红茶的历史,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茶叶贸易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