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武夷山特产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网址:www.chinawys.com

中华蜜蜂 中国生态系统的“无名英雄”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又称中蜂、土蜂,是我国特有的本土蜂种,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价值。以下从形态特征、分布、习性、生态作用、生存现状及养殖技术等方面综合介绍:

中华峰

一、形态特征

体型:工蜂体长10~13毫米,蜂王13~16毫米,雄蜂11~13.5毫米,南方个体通常小于北方。

体色:工蜂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相间;蜂王分两种类型——腹部具褐黄环(暗褐色)或无黄环(纯黑色);雄蜂通体黑色。

其他特征:全身覆黄褐色绒毛,吻长平均5毫米,嗅觉灵敏但难以采集深花冠蜜源。

中华蜂

中华蜂

二、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覆盖全国30个省区(除新疆外),北至黑龙江小兴安岭,西至青海、甘肃,南至海南,东至台湾。

集中区域:西南及长江以南省份(云南、贵州、四川等),占全国蜂群总量的1/3(约200万群)。

三、生活习性

1. 采集能力

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每日采集时间比意大利蜂长2~3小时,耐寒性强(10℃以下仍可活动)。

出勤高峰在上午10点,与天敌胡蜂(11点高峰)错开,减少被捕食风险。

2. 繁殖特性

蜂王日产卵量700~1300粒(繁殖季),寿命3~5年(最长8~9年);工蜂寿命仅1个多月。

易自然分蜂、迁飞,抗蜂螨但易感囊状幼虫病和蜡螟危害。

3. 群势特点

群势较小,强群仅4~5脾蜂(约2万只),不产蜂胶,蜂王浆分泌能力弱。

四、生态价值

关键授粉者:尤其适应高寒山区及早春/晚秋开花植物,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若灭绝,可能导致部分植物共生系统崩溃。

生物多样性:促进野生植物授粉,间接保护其他物种栖息地。

五、生存危机与保护

1. 濒危现状

因意蜂竞争(杀死中蜂蜂王)、农药滥用、蜜源减少等因素,分布区缩减75%以上,种群下降80%。黄河以北仅山区残存,长江平原已灭绝。

2. 保护措施

名录保护:2006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地方实践:山东费县建立省级保护区;云南西盟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养殖7万群,户均增收2300元。

六、养殖技术要点

1. 强群管理

选用优质种王(评分70分以上),采用双王群饲养,流蜜期加继箱取蜜。

缺蜜时夜间补饲蜂蜜或花粉饼,每次供2~3天用量。

2. 越夏与越冬

夏季:合并弱群至4~5框,遮荫降温,防治胡蜂、蟾蜍等天敌。

冬季:预留封盖蜜脾,蜂箱包裹保温,巢门留通风口。

3. 病害防控

勤换新脾防巢虫,避免使用异味药物,定期清除箱底蜡屑。

七、产业发展建议

技术升级:推广活框饲养替代传统毁巢取蜜,引入深加工技术提升蜂产品附加值。

生态协同:保护蜜源植物,减少农药使用,建立“蜂林农”共生体系。

政策支持:完善野生动物损蜂补偿机制(如黑熊破坏蜂箱),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

总结

中华蜜蜂不仅是中国生态系统的“无名英雄”,更是乡村振兴的“甜蜜载体”。其保护需融合科学养殖、生态修复与政策保障,方能实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经济效益提升的双赢。

武夷山特产网 www.chinawys.com 合作请 联系我们

赞(1)
版权所有禁止转截!武夷山特产 » 中华蜜蜂

武夷山特产 更天然 更实惠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