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福建土笋冻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定义:土笋冻是以可口革囊星虫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地方小吃,因其富含胶质,水煮冷却后会凝固成冻状,故而得名。
发源地:发源于泉州晋江安海,在闽南沿海一带广泛流传。
历史渊源
传说故事:一种说法与郑成功有关,相传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粮草紧缺,士兵在海边挖土笋煮汤,郑成功等土笋汤冷后食用,发现汤已凝结且味道鲜美,于是有了土笋冻;另一种说法是戚继光抗倭时,因粮食短缺,士兵捉滩涂上的各种生物煮汤,无意间捉到海蚯蚓,单独煮汤后冰冻成块,戚继光品尝后觉得美味,土笋冻便流传开来。
文字记载:明代《闽中海错疏》、明末谢肇淛《五杂俎》和清代周亮工《闽小记》等书中均有关于土笋冻的记载,其中周亮工在 1658 年的《闽小记》中述及 “土笋冻” 一词,表明当时土笋冻已是盛行的市井小吃。

土笋冻
制作工艺
选料清洗:选取生活在近海滩涂上的可口革囊星虫,将粘着泥巴的土笋在陶缸里放养一天,让其自然吐清体内杂物,然后倒在操作板上漂洗干净。
碾压处理:过去用脚踩,现在多用石磨模样的简易工具碾压,把土笋的血和内脏碾压出来,再将压除内脏的土笋放进水盆中反复洗七八次,直至洗净。
煮汤磨白:将洗净的土笋加水放入锅中煮,掌握火候并放少许食盐,土笋本身的胶质经煮后形成粘糊状,煮沸后约 1 至 2 分钟内捞起倒入簸箕上,磨洗掉土笋的黑色外皮,使其色泽净白美观。
装碗冷冻:煮好的土笋汤出锅后装进碗里,再加入土笋冷冻,冬天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即可结冻,夏天则需放入冰箱冷冻。
风味特点
外观:呈灰白色,晶莹透明,土笋清晰可见,仿佛白润晶莹的宝石卧于其中。
口感:香嫩清脆,富有弹性,土笋的口感脆嫩,与胶质冻体相得益彰,吃起来既有冻体的滑溜,又有土笋的嚼劲。
味道:味美肉嫩可口,本身土笋冻味道较为清淡,主要依靠搭配的调料来增添风味,如酱油的咸香、白醋的酸爽、甜酱的香甜、芥末的辛辣等,多种味道相互交融,层次丰富。
营养价值
富含胶原蛋白:土笋冻全身均为胶质,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有清凉解毒、降火消炎、滋阴补肾之效,还具有一定的美容功效,能够使肌肤保持弹性,延缓衰老。
多种无机元素:可口革囊星虫含有多种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无机元素,如常量元素 Ca 和 P 是骨骼、牙齿、软组织结构的重要成分,并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微量元素 Mn 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补肾壮阳方面有重要作用,Fe、Zn、Cu 参与多种酶活性中心的构成,对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及免疫过程都有直接或间接作用。
文化价值
非遗传承:2013 年,海沧土笋冻制作技艺被列为厦门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 年,闽南土笋冻制作技艺(海沧)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多位传承人接力传承,致力于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技艺。
文化象征:土笋冻是闽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成为留住乡愁、唤醒人们记忆的载体,反映了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特色,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美食的独特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