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窝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北京传统风味小吃,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名称由来:艾窝窝最早出现在元代,当时名为 “不落夹”,用北方特有的粮食作物 “黄米” 制作。明朝时定名为 “窝窝”,后因从宫廷传到民间,人们在售卖时吆喝 “哎,窝窝”,于是就变成了 “艾窝窝”。

艾窝窝
历史记载: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记载:“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中也有关于艾窝窝的描述,可见其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武夷山特产网 www.chinawys.com
制作工艺
原料选择:主要食材是糯米粉(江米)、面粉做外皮,馅料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药泥、青梅、金糕、白糖等,还常以红色山楂糕点缀。
制作步骤:首先将糯米洗净浸泡 4 小时以上,然后上锅干蒸。蒸好后晾凉,在塑料袋内里抹上少许油,将蒸好的糯米放入袋中揉搓,保留一定的颗粒感。接着在糯米团上撒一些干粉,揉搓成条,切成等分小段,按扁后包入用各种食材制作的馅料,再揉搓成球状,最后在上面点缀一小块山楂糕。
风味特点:艾窝窝色泽洁白如霜,质地细腻柔韧,馅心松散甜香,口感软糯,入口即化,味道香甜而不腻。
文化意义武夷山特产网 www.chinawys.com
饮食文化象征:艾窝窝是北京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老北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是北京特色小吃的标志性品种之一。
社交与节日食品: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到夏末秋初,北京的小吃店都会供应艾窝窝,它不仅是人们日常品尝的美食,也是节日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馈赠、分享的特色食品,增添了节日的氛围和乐趣。
武夷山特产网 www.chinawys.com 合作请 联系我们